请登录 免费注册 English
关注我们
深度详解:<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
2015-12-26    来源:中国测控网    发布者:王继宏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9月29日在北京召开发布会,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以下简称《路线图》)。《路线图》包括10大重点领域,23个重点方向。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大唐电信集团副总裁陈山枝分别进行了解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2025年我国将成绿色智能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引领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

丁荣军表示,轨道交通装备是国家公共交通和大宗运输的主要载体,属高端装备制造业,也是我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重要代表。轨道交通制造业将重点研制安全可靠、先进成熟、节能环保的绿色智能谱系化产品,建立世界领先的现代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实现全球化运营发展。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包含现代技术的干线轨道交通、区域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载装备、通号装备、运控装备与路网装备。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是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的典型代表,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自主创新程度最高、国际创新竞争力最强、产业带动效应最明显的行业之一,有着很大的发展机遇。

同时,丁荣军还指出,行业也面临了一些挑战:一方面来自技术变革。全球正出现以信息网络、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全球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孕育新一轮全方位的变革。另一方面则是国际化的挑战。我国积极推进企业“走出去”战略,实现跨国经营,拓展国外市场,而跨国文化的融合、标准的统一等将面临着考验。

据介绍,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技术路线图包括行业发展需求、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应用示范工程以及战略支撑和保障等几个方面。对于发展需求,丁荣军表示,我国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市场,预计“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建铁路不低于2.3万公里,总投资不低于2.8万亿元。同时,我国正强有力推动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作为绿色环保、大运量的交通方式,轨道交通将成为“一带一路”的先锋,“一带一路”沿线及辐射区域形成庞大的轨道交通线网。另外,从全球范围内来看,轨道交通市场呈现强劲的增长态势,2015-2020年,车辆需求达530-610亿欧元,年复合增长率3.3%;2021-2025 年,车辆需求将达到630-730亿欧元,年复合增长率3.75%。

对于发展目标,记者了解到,到2020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研发能力和主导产品达到全球先进水平,行业销售产值超过6500亿元,境外业务比重超过30%,服务业比重超过15%,重点产品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到2025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形成完善的、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体系,在主要领域推行智能制造模式,主要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境外业务占比达到40%,服务业务占比超过20%,主导国际标准的修订,建成全球领先的现代化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占据全球产业链的高端位置。

对于发展的重点,丁荣军介绍,“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30吨轴重重载电力机车、城际快速动车组、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中低速磁悬浮系统等是重点产品;功率半导体器件、动力型超级电容器件、高速动车组车轴/车轮、列车制动系统、通信信号装备、齿轮传动系统、车钩缓冲系统等是关键零部件;新型车辆车体技术、高性能转向架技术、制动系统技术、通信信号技术、电传动系统技术、储能与节能技术、列车网络控制技术等是关键共性技术。”

此外,路线图还提出了绿色智能工程化样车、绿色智能轨道交通系统集成工程、基于物联网轨道交通装备全寿命周期服务体系等应用示范工程。

在战略支撑与保障方面,一是提高创新能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强技术的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建立和完善电力机车、城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基地,实施“新一代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二是构建国际标准体系。加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快培育建立第三方的专业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建立和完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认证制度;加强轨道交通装备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工作,鼓励有实力的单位牵头制定国际标准。

三是支持国际化经营。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服务,引导有实力的制造企业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有序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联合投资等,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生产制造基地和市场营销网络。

“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将依托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平台,广泛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重点研制安全可靠、先进成熟、节能环保的绿色智能谱系化产品。到2025年,我国将成为绿色、智能轨道交通装备技术的引领者,突破并广泛应用轨道交通储能式电力牵引等关键技术;中国标准动车组、30吨轴重重载电力机车、城际快速动车组、储能式现代有轨电车、中低速磁浮系统等绿色、智能轨道交通装备将成为全球主导产品。” 丁荣军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路线图直指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中国汽车强国梦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

对于我国汽车领域发展现状,李骏表示,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大国,从2009年至今,我国汽车产销规模稳居世界首位,产品比例结构与国际成熟汽车市场趋同。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作用日益凸显,汽车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及直接从业人数持续快速增长,对上下游相关产业带动作用越来越强。自主品牌新车质量显著提升,汽车产业技术能力也快速提升。不过,与汽车强国相比,核心技术与人才水平是最大劣势,要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还需要解决一系列难题。

据介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包括行业发展需求、发展目标、发展重点、战略支撑和保障等几个方面。

对于行业发展需求,李骏表示,节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汽车领域发展重点,因此,一方面,低碳化是汽车领域发展的重大需求。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从2009年起持续增长,从当时的51%增长到目前已近60%,减少汽车的石油消耗已经成为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我国碳排放总量大,增速快,实现2020年、2030年的碳减排承诺正面临严峻挑战。此外,我国汽车碳排放份额虽不高,但总量大,增长快,必须依靠低碳技术实现碳排放控制。据介绍,通过低碳技术和扩大绿色可再生能源应用率实现汽车产品低碳化、通过生产制造全过程资源高效利用实现汽车制造低碳化、通过节能驾驶和信息化智能化交通系统实现汽车出行低碳化。

另一方面,信息化和智能化是工业革命4.0时代汽车领域发展的重大需求。社会与用户对汽车信息物理融合的需求是更高效、更安全、更舒适的“机动出行”。发展智能汽车制造、推动传统汽车行业向智能化、互联化转型升级,是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虽然千人汽车保有水平还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单车道路资源占有量已高于世界水平。安全五星汽车比例和主动安全装置配备率的提升反映出用户对安全舒适汽车产品的强烈需求。据介绍,通过协同式智能车辆控制可以实现汽车产品的信息化与智能化,通过基于网络的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可以实现汽车制造体系的信息化与智能化,通过协同式智能交通管理与信息服务可以实现汽车出行的信息化与智能化。

对于行业发展目标,记者了解到,在节能汽车方面,到2020年,乘用车新车整体油耗降至5L/100km,商用车新车油耗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到 2025年,乘用车新车整体油耗拟降至4L/100km,商用车油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30年,乘用车新车整体油耗拟降至3.2L/100km,商用车油耗达国际领先。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路线图指出,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使用将由目前的公务用车、公交、出租等公共服务领域扩大至私人用车、客运、货运等大多数汽车使用领域。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路线图指出,到2030年,车辆相关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普通道路的交通效率提高80%,交通事故数减少 80%,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减少90%,汽车二氧化碳排放大约减少20%。

对于发展重点,路线图指出,在节能汽车方面,节油内燃动力乘用车、混合动力乘用车、节能柴油商用车、混合动力商用车、替代燃料汽车等是重点产品。高效内燃机、电子控制系统、混合动力电机/电池/专用发动机等是关键零部件。整车集成技术、动力技术、传动技术、轻量化技术、低阻力技术等是关键共性技术。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是重点产品。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动力电池系统、增程式发动机等是关键零部件。电驱动技术、能量储存技术、燃料电池技术、高压电气技术等是关键共性技术。

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基于网联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驾驶辅助级智能汽车、部分或高度自动驾驶级智能汽车、完全自主驾驶级智能汽车、智慧出行用车是重点产品。车载光学系统、车载雷达系统、高精定位系统、车载互联终端、集成控制系统等是关键零部件。多源信息融合技术、车辆协同控制技术、数据安全及平台软件、人机交互与共驾技术、基础设施与技术法规是关键共性技术。

对于战略支撑与保障方面,在节能汽车方面,主要是在国家层面形成节能汽车自主创新发展规划;建立节能汽车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究院;分级别实施持续可行的节能汽车补助、税费优惠政策及高燃耗车辆高税制;加大对节能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支持,加强行业合作,开发共性通用技术;完善标准法规体系,提升检测评价能力,加强市场监管;完善企业考评机制,给予节能产品领跑企业政策与资金支持;设立示范基金,给予节能产品示范工程补贴;加强关键零部件的装备制造技术支持。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主要是在国家层面形成产业间联动的新能源汽车自主创新发展规划,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与示范基金;持续可行的新能源汽车财税鼓励政策,以及企业平均燃料消耗值核算时的奖励政策;支持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究院;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支持,支持形成新能源技术创新联盟,搭建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完善相关标准法规体系,加强检测评价能力建设;加强充电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电网智慧城市建设及关键部件、材料等的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关键零部件的装备制造技术支持。

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主要是建立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共性基础技术研究院和创新中心,支持关键零部件企业发展;制定并实施中国版先进智能驾驶辅助和 V2X的国家规划,制定出台智能网联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物联网、智能交通网络、智能电网及智慧城市的协同共建机制,滚动更新多领域联动的中国版智能网联汽车自主创新发展规划;设立智能网联汽车专项资金,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开发和产业推广;制定出台国家层面的智能网联汽车车载环境感知传感器、网络通讯、网络安全及信息服务等技术标准;完善智能汽车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体系,建立新型智能网联汽车共享商业化运行模式,完善配套管理机制;完善企业考评机制,对智能网联转型发展突出的企业给予政策与税费支持。

最后,李骏还建议,要实施汽车强国的工业强基工程,建立“互联网+”的汽车技术众创模式,最终实现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中国汽车强国愿景。

大唐电信集团副总裁陈山枝:信息通信设备产业有望率先实现“由大变强”

大唐电信集团副总裁陈山枝

陈山枝表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之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是产业变革和模式创新的重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信息通信设备产业是有望率先实现有大变强的重点领域。

陈山枝指出,当前,全球制造大国均高度重视信息通信技术对新一轮制造业升级和创新,各国支撑制造业的信息通信技术和产业发展正处于早期阶段,我国信息通信设备在支撑制造业方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当然,我国信息通信设备产业正面临关键挑战,在无线移动通信设备方面,标准竞争日趋白热化,美欧日韩等投入巨大;核心芯片、关键器件有待突破;实现全面引领的科技自信需要增强。在新一代网络设备方面,行业共性的高端工艺装备水平较低,前沿技术引领能力较弱。在高性能计算机与服务器方面,我国品牌影响力不足,仍集中在中低端,关键技术与国外相比仍有明显差距。为此,信息通信设备技术路线图指出了需求、目标、重点产品和关键技术。

据介绍,在总体需求方面,信息通信设备技术路线图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互联网+、信息消费、物联网等业务不断增长,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不断深化,信息通信设备的需求仍将长期持续增长。对于总体目标,信息通信设备技术路线图指出,到2020年,我国信息通信设备产业技术和产业能力进入世界强国行列,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到2025年,信息通信设备产业体系将更加完善,创新能力和整理实力大幅度增强,产业综合实力位列世界强国前列。

陈山枝表示,信息通信设备技术路线图主要包括无线移动通信设备、新一代网络设备、高性能计算机和服务器三大领域。每个领域均列出了需求、目标、重点产品和关键技术。在无线移动通信领域,5G关键技术综合验证平台将于近期启动,公网预商用预计2018年前后启动,2020年左右全面进入规模商用,5G行业应用系统也将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5G的系统设备、终端芯片、终端和测试仪表以及M2M终端、行业专网系统和专网终端、高频通信器件是重点产品。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超密集组网技术、新型多址接入技术、高频段通信技术、终端间通信技术、新型核心网架构技术、5G增强型技术等是关键技术。

在新一代网络领域,光传输、光接入、光交换、基础光芯片和关键光器件等是重点产品。网络管控技术、全光交换等是关键技术。

在高性能计算机与服务器领域,通用CPU、国产CPU高性能计算机、高端服务器、云存储设备等是重点产品。国产CPU高速互连技术、多维度/多类型大数据融合平台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是关键技术。

此外,信息通信设备技术路线图还提出了应用示范工程和支撑保障建议。应用示范工程包括5G移动通信技术创新与应用工程、新一代网络创新与应用示范工程和安全可信的全国软硬件协同创新工程,均由承担核心技术研发的主流设备商和运营商共同实施。在支撑与保障建议方面,路线图提出了四大方面战略,即深化知识产权战略、加强市场培育和协同、提前规划和分配频谱、实施“走出去”战略。

责任编辑:
关注我们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活动推荐

党建领导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党委

登记注册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统一信用代码:51100000500000840Q

版权所有 © 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使用IE6.0以上的浏览器

京ICP备18003557号-2

Copyright © 2015-2020 Camet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百度统计: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