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免费注册 English
关注我们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2015-12-12    来源:    发布者:
  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中国制造2025》强调要健全完善中国制造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推动中国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转变提供人才保障。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必须深刻领会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把造就高素质制造业人才队伍、推动人才工作科学发展作为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和战略支撑。
  一、制造业人才队伍发展现状
  21世纪以来,制造业面临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可以说,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并加速与各领域技术深度融合,引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和扩散,柔性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工业互联网、3D打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都对传统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模式产生了颠覆性、革命性的影响,并将重塑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
  随着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和技术变革,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人才结构、人才素质和人才培养体系逐步改善,制造业人才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一是制造业人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人力资源总量近1794万人。其中,据不完全统计,人才总量近736万人,具有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人员分别占人才总量的29%和2%。二是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制造业企业在培养高端人才中的主体作用开始得到发挥,一批高校、职业院校紧贴市场需求,与企业密切合作,在加快培养后备制造业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基础作用。三是制造业人才评价工作得到加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人才评价体系初步建立,社会化鉴定、企业评价、院校资格认证等多元评价机制初步形成。四是制造业人才竞赛选拔机制逐步健全。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蓬勃开展,已成为加快制造业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渠道。五是制造业聚集了一批以院士、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为代表的高端人才队伍。制造业高端人才在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攻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得到发挥。六是制造业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明显改善。各地区、各部门普遍制定了促进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对制造业人才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重视制造业人才的社会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随着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和技术变革,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人才结构、人才素质和人才培养体系逐步改善,制造业人才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一是制造业人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人力资源总量近1794万人。其中,据不完全统计,人才总量近736万人,具有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人员分别占人才总量的29%和2%。二是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制造业企业在培养高端人才中的主体作用开始得到发挥,一批高校、职业院校紧贴市场需求,与企业密切合作,在加快培养后备制造业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基础作用。三是制造业人才评价工作得到加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人才评价体系初步建立,社会化鉴定、企业评价、院校资格认证等多元评价机制初步形成。四是制造业人才竞赛选拔机制逐步健全。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蓬勃开展,已成为加快制造业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渠道。五是制造业聚集了一批以院士、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为代表的高端人才队伍。制造业高端人才在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攻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得到发挥。六是制造业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明显改善。各地区、各部门普遍制定了促进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对制造业人才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重视制造业人才的社会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但是,与制造业发展要求相比,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制造业人才培养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制造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制造业人才总量短缺,结构不合理,领军人才匮乏;二是制造业人才培养投入总体不足,培养培训机构能力建设滞后,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三是对制造业人才的认识仍有偏差,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的观念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企业职工和青年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不高,制造业人才仍然面临发展渠道窄、待遇偏低等问题,人才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面对制造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供支撑,从根本上解决制造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我们必须依靠人才助推发展方式的转变,在继续发挥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源优势的同时,加快形成人才比较优势,努力实现由大规模人力资源向高素质人才资源的转变。
  
二、推进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
  《中国制造2025》指出,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合理开发人才资源,增强人才实力,激发人才活力,使人才队伍建设适应制造业发展需要。
  主要任务是:加强制造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组织实施制造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大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中国制造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培养造就一支职业素养好、市场意识强、熟悉国内外经济运行规则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有效提高制造业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进我国制造技术成果转化和品牌价值实现;二是培养造就一支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国际型、复合型、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起核心推进作用,充分发挥科研转化、技术开发、业务指导、监督实施和技术改进等工作;三是培养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爱岗敬业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满足高质量产品生产和服务要求,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三、推进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
  为确保我国制造业能够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推进制造业人才大发展是根本前提。推进制造业人才大发展聚焦在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三支核心人才队伍的建设上。同时,加强制造业人才需求预测、人才评价和激励,以及人才流动和引进等工作机制的建设。
  (一)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为核心,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和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
  经营管理人才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和灵魂,对现代制造企业各种生产要素起到组合、运作和放大的作用。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要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精心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尤其要重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精通技术、熟谙经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家,造就一大批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以国资委、工信部组织实施的12项重大人才工程之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和工信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为抓手,依托知名跨国公司、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其他培训机构,加强制造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提高战略管理和跨文化经营管理能力。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培养和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家和制造业发展急需的战略规划、资本运作、科技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专门人才。加强制造业管理人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能力建设,通过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高科技管理人才素质。重视基层及一线管理人才建设,加强对基层行业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以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性人才为重点,组织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先进制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制造业人才培养计划
  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性人才是现代制造业的引擎,对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起到引领和驱动的作用。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性人才队伍建设,要瞄准世界高端产业水平,快速集聚高端产业研发人才,打造“中国创造”品牌,引领我国制造业升级换代。要在世界范围内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科研团队的引进力度,优先引进和培养一批拥有国际发明专利、掌握核心技术的世界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要对工程师人才队伍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在大力提升工程师人才能力素质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工程师人才队伍的规模,造就世界一流的工程师人才队伍。
  以人社部组织实施的12项重大人才工程之一“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教育部、中国工程院组织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抓手,在实施制造业重点科研项目、工程项目和建设项目中,以产品设计、关键技术试验验证、可靠性保障、新工艺及专用设备研发等科技创新活动为依托,在产品研发、设计、制造、试验、检测能力建设中,培养大批企业技术研发、工艺创新、工程实现等方面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落实到《先进制造2025》中,加强高等学校与制造业相关信息技术、工程技术和管理类学科专业建设,适度超前培养人才,要以强化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在制造业企业中设立一批国家级“工程创新训练中心”。进一步加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的在职培训和高级研修,系统培养大批产业关键领域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方面的作用,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大型国有企业等建立技术创新培训基地,有效提升制造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素质。
  (三)以科研人员、技术技能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为核心,依托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开展校企合作,强化技能培训
  高技能人才是现代制造业的中坚,在生产制造流程中起到技术实现和再造的作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培养大批拥有系统专业知识的能够满足先进制造业需要的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要大力培养熟谙国内外产业技术前沿和市场行情的综合素质高、服务意识强、能够有效解决客户疑难问题并凝聚客户群的客户服务人才,尤其是要培养一大批能够走向世界的集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和售后服务为一体的高级技术服务专家。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指导,引导部分普通高校向职业技术型院校转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以增强劳动者职业技能为重点,鼓励各地区、企业、院校和行业协会开展培训活动,培养能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解决工艺难题的高技能人才。加强职业培训,统筹职业教育发展,整合利用现有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集团)、重点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建设一批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示范。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制造业相关专业和课程设置,为培养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服务。
  (四)加强制造业人才需求预测,建设信息化平台
  加强对制造业人才需求的预测,对于整个制造业平稳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定期开展针对制造业人才总量、结构、分布等情况的调研,探索建立制造人才调查统计工作机制,对制造业人才的需求结构与层次开展分析,建设完善人才信息库,为培养、引进各类各层次制造人才提供数据支撑。要构建制造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水平评价制度,建设制造业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平台,对制造业人才未来需求量进行科学预测,为制造业人才培养提供方向指导和依据,有效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
  (五)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健全人才流动机制
  鼓励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坚持考试、考核与评审相结合,准确客观地评价现代制造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完善符合各类人才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鼓励以业绩贡献为核心,建立健全激励人才创新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鼓励探索市场化分配机制,适度扩大协议工资制、年薪制、年度奖励制度的实施范围;完善薪酬激励机制,鼓励以智力资本入股或参与分配,加快完善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分红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激励科研机构和高校科技人员积极从事职务发明创造。加强对制造业优秀人才的表彰和奖励,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环境和氛围,激发制造业人才创新的激情和活力。建立完善制造业人才服务机构,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健全制造业人才流动和使用体制机制。鼓励依托行业协会,加强国有和非公企业人才间的协作,畅通渠道,实现人才共享。加强人才职业生涯研究工作,为探索建立制造业人才科学化、多样化的职业发展渠道奠定基础。
  (六)选拨优秀人才赴国外培训,加大制造业引智力度。以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有计划、分层次地选派制造业各领域的优秀人才赴制造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培训。借鉴国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人员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制造业人才与国外同行交流。加强国际培训基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单位与海外制造业研究机构联合建立培训基地。加大海外引智力度,促进建立全球招才引才的工作体系,优先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能够突破关键技术的项目负责人,加快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望形成持久经济增长点的创新创业人才。建立制造业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网络平台,发布制造业人才引进计划,提供咨询和接洽服务,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从事制造业工作提供专业化、系统化、个性化服务。
  
  以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有计划、分层次地选派制造业各领域的优秀人才赴制造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培训。借鉴国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人员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制造业人才与国外同行交流。加强国际培训基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单位与海外制造业研究机构联合建立培训基地。加大海外引智力度,促进建立全球招才引才的工作体系,优先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能够突破关键技术的项目负责人,加快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望形成持久经济增长点的创新创业人才。建立制造业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网络平台,发布制造业人才引进计划,提供咨询和接洽服务,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从事制造业工作提供专业化、系统化、个性化服务。
责任编辑:
关注我们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活动推荐

党建领导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党委

登记注册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统一信用代码:51100000500000840Q

版权所有 © 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使用IE6.0以上的浏览器

京ICP备18003557号-2

Copyright © 2015-2020 Camet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百度统计: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