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可选”到“刚需” 服务机器人愈发普及
2016-02-17    来源:    作者:
  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关注点源自于社会大众共同的原始的需求,例如,老龄化趋势对应着康复机器人、陪护机器人,繁忙的生活节奏对应着家务机器人,情感冷漠化对应着情感机器人等等。服务机器人功能专业化和精细化,会不断延展其外延边界,基于其消费属性,产业与学界的观点都认为未来服务机器人的市场空间大于工业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成为刚需
 
  从实体形态来分,服务机器人可以分为虚拟服务机器人和实体服务机器人,虚拟服务机器人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商业化,例如银行、电信系统的自动客服应答系统等。实体服务机器人就是通常意义下的具备实物的机器人,包括送餐、客服导购、陪护、教育机器人等。
 
  对于服务机器人行业,真正的刚需在哪里?业内人士指出,真正的需求是细分的点,而不是面。满足从未满足过的需求。例如目前市场上比较认可的早教幼教、客服等等;创造新的需求。智能硬件或者软件智能化程度足够高,是可以创造新需求的。
 
 
  刚需的场景,应该满足几个条件:
 
  去普遍化,去泛化。都在讲教育机器人、陪伴机器人,实际上这只是普遍化的需求,并没有深入到刚性需求的层次,外延太宽,导致找不到真正的刚需;
 
  去玩具化。目前大多数普通服务机器人都是“移动万向轮+Ipad”模式,没有智能化要素。
 
  核心技术方向:目前服务机器人,尤其是智能交互式机器人,其核心技术模块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发展路径遵循: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在计算智能方面,计算机已经超越了人类,感知智能也进入到深度化,认知智能是未来能力的方向,其核心技术包括语音语义技术、环境识别、人脸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
 
  服务机器人产业趋势
 
  从简单的单体作业设备到以机电一体化和多传感器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由单一作业向机器人与信息网络相结合的虚拟交互等方向发展;
 
  由研制单一系统,向消费者可修改可定制的软硬件平台发展;
 
  由简单的承担家务劳动,向助老助残、情感陪护、可穿戴设备等发展。总体概括,服务机器人是对人类功能和情感的延伸和辅助,未来的技术障碍重点在于解决其交互能力。
 
  由百花齐放到统一标准方向发展。目前服务机器人还在产业化初期,服务机器人类型繁多,每个细分市场都需要培育。在整个完整的产业链中,会形成专业化的芯片厂商、操作系统服务商、组装厂商、系统集成商等。
 
  这种模式下,未来最大的问题是不同主体之间的兼容性,目前并未形成服务机器人的市场标准。不过,标准的制定,不会是企业制定的,也不会是政府主导的,而是市场选择的。因此,未来产业标准地确立,会随着产品和技术突破得到完善。

党建领导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党委

登记注册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统一信用代码:51100000500000840Q

版权所有 © 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使用IE6.0以上的浏览器

京ICP备18003557号-2

Copyright © 2015-2020 Camet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百度统计: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官方微博